2025年6月4日、11日、12日,济南医学中心实验中学组织美术校本课学生参观市文化馆‘泉娃之光·多彩非遗’青少年作品展。学生们带着兴奋与期待,走进这片由同龄人编织的非遗天地,更在其中惊喜地发现了自己创作的作品。这标志着我校“行走的美育课堂”项目将校本课程首次延伸至市级文化展馆,在真实的文化现场展开了一场沉浸式学习。
展厅内,掐丝珐琅彩的流光溢彩、螺钿镶嵌的精巧绝伦、微雕方寸间的万千气象、蜡染布帛上的蓝白韵律深深吸引了师生目光。当看到自己班级的珐琅盘、螺钿发簪、微雕小品或蜡染扇子被郑重陈列于展柜时,自豪的笑容在学生脸上绽放。他们化身“小讲解员”,热切地向同伴、参展者分享创作心得——掐丝时金线的曲直把控、寻找适合微雕的材质、蜡染冰纹的自然奥秘……指尖触摸的是古老技艺,心中涌动的是文化传承的共鸣。这场特殊的观展,成为对课堂成果最生动的检阅与升华。 本次参展源于学校积极参与济南市文化馆等单位联合发起的“泉娃之光·多彩非遗”作品征集活动。美术教师团队以校本课程为坚实依托,将丰富的非遗项目深度融入教学实践。在孙哲老师的指导下,学生们系统研习了非遗掐丝珐琅彩的繁复工艺、螺钿镶嵌的精妙技艺以及蜡染的独特防染技法;王艳飞老师则引领学生沉浸在国画的笔墨意境中,探究其深厚的文化渊源;朱晓玲老师专注于非遗微雕课程,带领学生在方寸之间领略微观世界的艺术魅力。从扎实的技艺研习、深入的文化溯源,到最终富有创意的主题创作,师生们历经数月的潜心钻研与精心准备,最终精选的代表作得以在全市平台上展示,彰显了我校在“推进非遗传承保护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”上的扎实探索。 “将课堂搬到市级文化场馆,让学生见证自己作品的展览价值,这种震撼是课堂教学无法触及的。”带队美术老师孙哲老师表示,“这不仅是技艺的展示,更是文化自信的培育。当孩子们在展厅里为自己的‘非遗’作品驻足,为同学的创意赞叹,二十大精神强调的‘增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’便有了最真切的落脚点。” 济南市文化馆刘鹏老师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意义:“孩子们的作品是泉城非遗未来的希望。馆校合作新模式,让文化场馆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传承的第二课堂,这正是‘泉娃之光’期望点燃的星星之火。” 本次“校本课进文化馆”活动,是济南医学中心实验中学践行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的创新举措。它架起了传统课堂与社会美育空间的桥梁,让学生在亲身参与、亲眼见证、亲耳聆听、亲口讲述中深化对“多彩非遗”的理解与热爱,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体验的沃土中生根发芽,映照出新时代“泉娃”自信成长的光芒。 供稿|美术组 通讯员|孙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