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度探寻学生贯通成长路径,精准破解初高中教学衔接断层难题,我校与济南市槐荫区医学中心实验学校携手联动,启动以 “聚焦初高衔接教研,探寻贯通桥・未来路径” 为主题的联合教研活动。
本次活动我校高一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五大学科教师,走进初中课堂开展沉浸式教研;以“沉浸式听课察学情 + 深度交流研教法”为核心形式,锚定中高考导向下的教学衔接痛点、难点,展开靶向式精准研讨。
1
语文学科
济南医学中心实验学校八年级郑凤鸣和刘宇晨两位老师分别以《消息二则》《三峡》授课,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素养为核心,紧扣初高衔接要点,内容扎实、学生活动丰富。语文组老师们从优化初高衔接教学策略、夯实语文学科教学基础出发,为初中语文教学给出拓宽阅读面、增强思维训练等详细建议,帮助初中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方向。
2
物理学科
我校高中物理教师团队受邀听取了李梁树子老师《质量》一课。课堂上,李梁树子老师紧扣初中学生认知特点,以“实物感知—实验探究—概念建构”为主线,精心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,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测量方法,在互动讨论中厘清质量概念本质,课堂氛围活跃且富有深度。课后,两校老师们围绕“物理学科初高衔接”展开专题交流。我校教师结合高中阶段对质量、密度等知识的深化要求,提出初中教学可提前渗透的思维训练方向,为进一步完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体系、助力学生平稳过渡到高中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3
数学学科
数学学科的活动在杨洪燕老师的《平面直角坐标系》一课中拉开序幕。杨老师以矩形坐标标注为切入点,引导学生自主思考、小组探究坐标系建立的多元方法,让学生深刻理解“坐标系选择的合理性”。九年级许娜老师的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》则聚焦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。通过“几何画板动态演示+小组动手作图”的方式,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新知,课堂互动频繁,思维火花不断迸发。观课结束后,两校数学组教师围绕“学习目标达成度”“师生活动有效性”和“核心素养落实情况”展开深度研讨。大家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探究能力、推理能力的培养,同时就“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评价语言”“怎样设计更具层次性的练习”等问题提出建议。为推动初高衔接的平稳过渡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入了新动力。
4
化学学科
初中化学授课老师展示课《原子》以直观教具和互动设计,帮助学生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认知,课堂氛围活跃。课后围绕“化学学科初高衔接痛点与解决路径”展开专题评课,为初中教学提供跨学段视角。我校化学教师聚焦初高化学衔接共性问题提出建议:一是建议初中阶段强化“物质构成”“化学用语”等基础概念的精准教学,避免高中阶段概念重构的学习负担;二是提议在实验教学中明确仪器的操作,并渗透“控制变量”“定量分析”等科学方法,衔接高中复杂实验探究要求;三是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化学思维,如从“宏观现象”到“微观解释”的推理习惯,为高中抽象知识学习筑牢基础。
5
英语学科
高一英语组在组长带领下,走进初二、初三英语阅读课。评课环节中,葛雨薇、高明慧两位授课教师先简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过程组织,并简要的进行了教学反思。随后,我校英语教师进行了点评,既肯定了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课堂把控能力,又从初高衔接角度提出建议,如强调音标教学的重要性、拓展词性,关注一词多义和熟词生义、指导长难句分析、积累拓展阅读与词汇、以主题和体裁进行作文专项训练等。
此次初高衔接联合教研活动,立足初高中课程标准差异、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及中高考命题趋势,为初中教师提供可落地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教学衔接经验与实践指导,切实推动初高中教学目标精准对接、教学内容有机衔接、教学方法协同适配,为学生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平稳过渡、贯通成长筑牢坚实的教学根基。
供稿|医学校区教学管理部
通讯员|康冰洁